世界閱讀日
4.23 大家知道今天是世界閱讀日嗎📖
.
🔹我們都想追隨大數據前進,
但或許生活中那些微不足道的小數據,
才是讓我們與眾不同的關鍵🔹
.
這篇要來分享前幾天旁聽CMX讀書會的心得
👆🏻上面那段話是我的心得總結!
這次的書目是很夯的《小數據獵人》
.
🔹小前言🔹
.
在這個大家都在追求大數據的時代
這本書的作者卻用小數據創造了許多奇蹟
小數據並非是數量比較少或不重要的數據
相反的,小數據跟大數據有著相輔相成的關係
我們可以將大數據比喻為量化統計,以量取勝,
而小數據比喻為質性分析,
重視細節的因果關係,
更具體的說,小數據重視行為背後的意義與原因
更能夠細膩入微的解讀對人性的洞察。
但質性分析之後,
如何用量化去呈現人類之間的共同選擇,
便是小數據能夠發揮最大效益的地方。
.
🔹量化與質性的衡量🔹
.
『如何衡量萬事萬物』是人世間最難的課題
舉例:公司員工的績效評估,永遠是個難題
-開會時,多數決就一定是最好的決定嗎?
說不定少數人的意見,會發揮更好的效益。
-大家都達到了本月的業績,全部人都加薪嗎?
說不定有些人比較認真,而有些人很混
然而,如果只用觀察與面談的方式,做最終評估
沒有一個標準分數來做評量時,
想必也不會被認同。
.
🔹 厚數據vs.薄數據🔹
.
除了大數據與小數據,
也有人類學家提出不同的說法
人類經驗的厚數據vs大量行為屬性的薄數據
乍看之下,似乎跟大數據&小數據是相反的,
但我非常喜歡『厚數據』這個說法
(Thick Data)
因為所有的行為背後都有其原因與背景價值
而所有的文化都有其脈絡,是非常複雜的研究
用少量樣本分析解讀、以人為本的模式,
去看見情感、故事面,
而不是將人僅僅用數據定義
所以說,大數據+厚數據,
或許會是最精準的結果。
🔹我們需要大數據,也需要小數據🔹
.
我們從大量的統計中,看到多數人的趨勢
但從小數據裡,我們可以去思考自己的選擇。
.
例如:塑膠袋的提供,給了大多數人方便
在十年前,大家都覺得買東西送塑膠袋理所當然
有這麼一群人開始思考便利與永續之間的權衡
但有人開始思考,
關於環保議題,塑膠對地球的危害
他們就開始發揮了影響力,
即使小,但至少開始有
一開始公布買塑膠袋要加價這件事情,
簡直被罵翻
大部分人都覺得無法接受、難以想像!
經過這麼多年,大家都開始有了環保意識
甚至會自備購物袋出門,
大家一起重視環保的重要性!
.
.
.
那天讀書會很精彩!許多大神!
這裡只能分享一些點,
而對我的啟發,就是文章開頭的那句話。
.
或許我們都在追尋大數據,什麼樣的人會成功?
許多書籍,
例如成功的人都用長皮夾、成功的人都…
但我們都不是機器人,
每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。
並不是遵循著什麼原則,就能變成什麼樣的人。
.
統計都有其參考價值,並非完全無意義
但人之所以為人,就是因為有無限種可能,
時間之所以珍貴,就是因為不可能重來,
而每一天累積的點滴,
都使我們成為了『自己』。
.
所以,未來當我們做決策的時候,
我們或許會在茫茫書海中迷失,
困惑著怎麼樣最好
也或許會在眾前輩的建議中迷惘,
不曉得該聽誰的
更重要的還是,去思考自己心中最想選擇的價值
去思考自己最想要的生活方式,與未來,
每一天都在做選擇,
但不管什麼樣的選擇,都有意義。
.
有時候,
即使和別人做了不同的選擇,也要相信自己
因為你或許是那個,
未來改變許多人的『小數據』
為自己的信念與選擇堅持,
你就會成為自己最想要的模樣。
.
.
.
#cmx給社群經理的社群
📷分享好愛好愛的紐約圖書館